优热影视

《一代宗师》:概念先行,形式大于内容

王家卫导演的电影《一代宗师》,我昨晚认真观看了,个人感觉,该片打着叶问的旗号,实则在做点宫二的事儿,且文不对题,名为“一代宗师”,实为一段风花雪月的事儿,故事东拼西凑,画面虽然没有问题,但把所有的24帧联合起来看,却又有大量桥段集体丢失的嫌疑,影片最后的几句徐浩峰编剧“消失的武林”一样的独白,颇有心灵鸡汤乱炖延参法师的意思,美其名曰,点睛之笔,而实际上,却给观影的笔者生拉硬拽的感觉,像小学生学作文,最终收尾到“高尚、崇高、心灵美”上边来。
首先,《一代宗师》是不是叶问电影?
这个问题可以直接回答,“叶问”这个词只是一个幌子,挂出来的羊头罢了。该部电影,实际上是拿叶问作为其中主要人物之一来写罢了,章子怡饰演的宫二才是重头戏,张震、赵本山、小沈阳等人,也都各行其道。很重要的一点,便是,“各行其道”几个字。主要人物之间,缺少符合剧情发展需要的交集,都在自己演自己的故事,这些故事,跟剧情主题“一代宗师”没有什么联系,跟貌似的主要人物“叶问”也牵扯不上半点关系,这便是可怕的自说自话了。唯独仅剩下宫二与叶问有点感情纠葛,却又都是片段式的,同时,全部的感情桥段,都是港产风花雪月电影用剩下的,没有任何一个新段子。这不能不说,是编剧的水平造成的。
其次,前二十分钟的比武是不是《倭寇的踪迹》?
《一代宗师》开场前二十分钟弱,都是叶问在佛山跟几个练家子比武,要“开宗立派”的意思。这个前二十分钟,很像徐浩峰导演的《倭寇的踪迹》的浓缩版本。笔者想问,编剧们除了“叶问比武”这个被《叶问》电影已经用烂了的桥段之外,难道不能原创一些独属于《一代宗师》的段落吗?当然,您可以说《一代宗师》前二十分钟的比武是其原创的,是充分学习了各家武术的,从他们前期公布的宣传片便可以看出来。但是,仔细观影便会发现,包括里边的招式在内,都曾经多次出现在以往的武打电影中,《一代宗师》的武打没有创新。前期宣传片中的全国各地拜访武术名家,不过是为影片制造的作秀宣传,并未把干货体现到电影当中来。
第三,宫二的人物塑造与《梅兰芳》中孟小冬的人物塑造有何区别?
如果说桥段抄袭与武术招式抄袭,还有情可原的话,那人物性格的抄袭,就十分恶劣了。在《一代宗师》中,梁朝伟和章子怡两位主演,均没有超出以往主演电影的人物性格。看《一代宗师》中的“叶问”,与看《色戒》中的“易先生”有何区别?看《一代宗师》中的“宫二”又与看《梅兰芳》中的“孟小冬”有何异样?这便是该部影片最可怕的现实。两个主要人物的人物性格,都是直接剽窃于“前人电影“的,且这个”前人电影“又都是同样的演员饰演的。如果连这些都是剽窃的话,那《一代宗师》分明已经看不到任何的编剧与导演有价值的原创性的东西了。
第四,《一代宗师》是四部微电影的拼盘吗?
《一代宗师》中的故事,各行其道,基本没什么交集,都是在自说自话。简单归纳,可以这么说,《一代宗师》是四部微电影的剪辑拼盘。第一部,梁朝伟的年历。第二部,章子怡的复仇。第三部,张震的酱油。第四部,赵本山师徒的搞笑。四部微电影,除了前两个有点爱情纠葛之外,其它的,彼此之间,扯不上半点联系。我们是否应该感谢导演让我们花了一个的钱,看了四个的电影呢?
第五,什么才是“逝去的武林“?
编剧导演在影片结尾的时候,搞出了大量的心灵鸡汤加延参法师乱炖的精神独白,然后不失时机地说,这就是逝去的武林了,然后,貌似《一代宗师》就是怀念民国已逝的武林了,这种写法,很“小学生作文”,且文不对题。四个没有交集的微电影故事,展现完毕之后,就是缅怀逝去的武林了,这种缅怀来的未尝不是过于肤浅可笑了。编剧、导演并没有通过这部电影告诉我们,民国武林“逝去的”真正原因,如果找不到这个真正原因,难免让观众怀疑,主创们是自我意淫,射了一墙之后感慨民国出美人,问他怎么美,又说不上来。
第六,武打的虚假能否凌驾于文艺的真实基础上?
我看某位木姓影评人的交口文章中说,《一代宗师》这也美来那也美。但有一点我是怀疑的,该部电影中,把武打搞的那么牛叉,又是否真实还原了民国武林?尤其到宫二大雪中练功,一掌打下去,遥远的树杈上的雪都跟着颤三颤的时候,我分明看到了香港传统武打电影,甚至看到了金庸老先生的降龙十八掌、九阳神功、乾坤大挪移……如果一部美其名曰传记片的电影,把武打搞的跟石家庄的闫芳大姨练太极一样花哨的时候,我很难相信这部电影的真实度了。如果连真实度都没有,又何谈传记?何谈导演王家卫全国各地的“拜师学艺”?
纵观这六大毛病,可以问一句了,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什么?
概念先行,形式大于内容。
在《一代宗师》里边,概念是“逝去的武林”,形式是“武打”。王家卫导演明显被徐浩峰编剧带入了老徐自己的思维怪圈。不能否认,徐浩峰同学在武侠文字的编排调度上很有趣,但他却无法把自己的武侠文字意境转化为电影影像意境。这也正是文字与影像之间的艺术悖论。《一代宗师》的编剧在电影创作之初便抓住“逝去的武林”这五个字的“概念”当做箴言,不做更有价值的内容考量,最终只能落得个无病呻吟的下场。呻吟可以,但一定要展现“病”才是。
在形式上,《一代宗师》过于看重“武打”的一招一式的考量与模仿,殊不知,武打是要为故事内容所服务的,我们所呻吟与感慨的东西,也都是基于故事的,单靠看武打,无法生出“啊”的抒怀来。民国武侠小说曾经走入过这个重武打招式而不重故事价值的歧途,起初因为新鲜,也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,后来也便销声匿迹了。《一代宗师》的编剧徐浩峰现在也在这个民国后期便已经消失匿迹的歧途中。后来,金庸先生写武侠小说,干脆给武功起个花哨名字算了,不做一招一式的写作了。
电影创作,不是不可以“概念先行”,但是却需要编剧和导演非常优秀的笔力与臂力。在笔力与臂力均不足的情况下,王家卫和徐浩峰仓促拿着“逝去的武林”当做箴言,最终只能落得个情节东拼西凑、人物性格南抄北袭,四部微电影一样的内容,加上再好的武打动作画面,也是枉然的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