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热影视

《大上海》:传奇的虚实之间

上映之前,看到不少媒体给《大上海》贴了个史诗标签,他们大概不明白这个词的确切含义,无论从东方西方标准来看,《大上海》都绝难挤进史诗的门槛,要安个类型的话,传奇片比较恰当。传奇不是幻想,没有凌空飞行的武林高手和手放激光的超级英雄,传奇也不能太写实,它是将社会人情中最具感染力的部分放大,因此传记和近似传记的故事是传奇片的最佳载体。
  
  好莱坞改编真人真事的《刺杀肯尼迪》、《社交网络》和《斯巴达300勇士》分别是三种不同类型的传奇片,香港90年代初盛行的枭雄电影,是港片环境下特色鲜明的传奇片,当时有台湾大佬投拍《火烧岛》,但太想吹嘘自己当年勇,结果传奇过了头,拍砸了,可见其中存在一个度。《大上海》毫不遮遮掩掩,直指主角原型是杜月笙,其人少年闯荡上海,打拼出头,位高权重之际又满怀赤诚保家卫国,大的身世脉络依照史实,小到那一手削梨的绝活也没有丢,这是现实的部分,但史上的杜月笙既未一马当先偷袭过日军情报部,更不可能手刃戴笠(茅载原型),这便是传奇片虚实相间的特征。
  
  传奇片的艺术修饰,还体现在浪漫主义风格。成大器总能保持直立挺拔、大义凛然的身姿,无需掩体也从不猫腰,只靠酷酷的开枪pose就将来敌尽数击倒,自己不着一弹,这主角光环比昔日小马哥更耀眼百倍,后者还得飞身跳跃才能躲子弹。每逢生离死别的抒情段落,节奏就自然转缓,无论满街的爆炸还是荷枪实弹的日军,都得暂时退避,给大先生一个真情告白、热泪满面的空旷舞台。想想这些画面若放在枪战片《逆战》或战争片《集结号》,保管叫人笑掉大牙,直呼造作,但其与传奇片却十分合拍。不过即使以传奇衡量,王晶镜头下的空战依旧滑稽无比,二战战斗机的dogfight被拍成了横版过关游戏般生硬,还好只有寥寥几秒。
  
  《大上海》无疑是王晶近年来的一次小巅峰(或许有人更赞同是回光返照),但若有朋友想在片中找出些新意来,怕是要失望了,两代许文强联手,剧本只是个大银幕版的《上海滩》,起承转合都是观众烂熟于心的,每个角色的命运都有大量先例可循,成大器深夜去捉奸,大家就知道要出人命了,日本人一亮相,就知道要上演“不当汉奸”的豪迈演讲,林坏那声永别一出口,摆明了会使出同归于尽的绝招,最后那把蝴蝶刀还没掏出来,不少观众已在交头接耳“要用刀了”……尽管王晶试图让它们看上去不那么老套可期,但壮丽的烟火特效终究没有让人停止思考和回忆的功能。新世纪后王晶一直在吃老本,从赌片到警匪片到古装搞笑片都是,《大上海》汇集诸多陈腔滥调,本质上也是一次自我重复,但王晶十分认真的演绎着这些陈腔滥调,难得没有露出他愈演愈烈的“随便拍完,尽量捞钱”的态度,便令《大上海》鹤立鸡群了。
  
  通篇看来,王晶实在太想拍抗日、爱国这些宏大命题,以至对主角的黑道身份轻描淡写,和通常意义上的枭雄片存在很大距离,尤其与同讲杜月笙的《上海皇帝》一比,最是明显。黄晓明其实是有点冤大头的,虽是第二主角,但他表演的部分不但波澜不惊,还处处语焉不详,小瘪三如何混成上海滩一方地头蛇,绝口不提,见了洪守亭心生拜师之念,下一个镜头就拜师成功了,跪玻璃加巧舌如簧救师父一段倒是有张力,但和《上海皇帝》里吕良伟自愿被十数人围殴到浑身痉挛一比,气势差了不止一截。成大器从青年到中年诡谲变身后,影片才陡然紧凑激烈起来,叙事也有了一泄到底的通顺,此时的成大器才是王晶想着力表现的。
  
  酒席上,成大器讲自己有三胆,第一是酒胆,影片中并没有他开怀豪饮或借酒浇愁的场面,看不出酒胆何在,第二是色胆,他身为上海一霸,前后只有两个女人,而且对她俩无不尽情尽义,更不惧以身犯险,连师父洪寿亭都是到了六十想娶个小妾还会遭夫人抱怨的妻管严,色胆也名不副实,惟独那忠肝义胆,在影片第二三幕表现的淋漓尽致,出钱出力最后出命,确实做出了一个爱国志士的终极牺牲。大先生介绍前两个胆,嬉皮笑脸,饮美酒吻佳人,直如儿戏一般,念出第三胆时才倏然目光果决,语气铿锵有力,镇住了大将军。沉迷酒色多象征流氓品性,忠肝义胆方是英雄豪杰本色,通过这一幕,影片对这位流氓大亨身份的表现重心已十分清晰。
  
  笔者有一个感觉,王晶拼命模糊主角的黑道背景,竟也有点担心观众不清楚成与洪的身份,因而反复安插指他们是“流氓”的台词,但年轻观众没有受过港产黑帮片的熏陶,难免会狐疑丛生:这帮深明大义的革命义士,何曾干过流氓的事?相反,成大器严令禁止黄赌毒,加上那十条铁板钉钉的戒律,简直是一方父母官的楷模嘛。

评论